技術目的:
河道和景觀湖多年沉積的黑臭有機污泥生態(tài)法分解揮發(fā)
重新形成良性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(菌-藻-魚-草共存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)
1、方案總圖如下:
.jpg)
其中生物修復就包括:用強微菌劑菌相+選擇性促進優(yōu)質藻相+濾食性魚類;水生植物包括:適應當?shù)胤N植的水葫蘆、美人蕉、狐尾藻、挺水植物等。
2、景觀湖和污染河道的水質情況分析和方案原理
⑴ 一般污染河道-景觀湖水質指標如下:
檢測項目
樣品編號
|
化學需氧量
mg/L
|
總磷
mg/L
|
氨氮
mg/L
|
某小河道
|
80
|
0.7
|
7.5
|
某景觀湖
|
50
|
0.4 |
3.0
|
根據(jù)中華人民共和國《地表水環(huán)境質量標準》GB3838-2002要求,一般河道的水質要求基本要達到IV類要求,最低也不得小于V類水質要求,具體如下表。
V類水質
指標名稱
具體指標
|
化學需氧量
mg/L
|
總磷
mg/L
|
氨氮
mg/L
|
PH
|
溶解氧 mg/L
|
/
|
40
|
0.4
|
2.0
|
6-9
|
2
|
IV類水質
指標名稱
具體指標
|
化學需氧量
mg/L
|
總磷
mg/L
|
氨氮
mg/L
|
PH
|
溶解氧mg/L
|
/
|
30
|
0.3
|
1.5
|
6-9
|
3
|
III類水質
指標名稱
具體指標
|
化學需氧量
mg/L
|
總磷
mg/L
|
氨氮
mg/L
|
PH
|
溶解氧mg/L
|
/
|
20
|
0.2
|
1.0
|
6-9
|
5
|
⑵ 水生植物選擇
根據(jù)以上:“強微菌劑+立體生物處理法”,根據(jù)處理的情況而決定是否設立人工浮島,大多情況下,僅用菌劑 + 增氧 + 投放魚苗,即可徹底處理好;
在城市景觀河道的治理中,要根據(jù)季節(jié)及環(huán)境栽植不同的水生植物,由于考慮到需要越冬,在選擇水生植物的時候既要考慮美觀,又要考慮植物的耐寒性,以確保通過植物的根系大量吸收水中的氮磷及營養(yǎng)物質,同時不會造成水生植物大肆蔓延形成植物災難。根據(jù)不同植物的習性及廣東地區(qū)的氣候特點,選用美人蕉、再力花、黃鳶尾、梭魚草、千屈菜、黃菖蒲、狐尾藻、睡蓮等植物進行充分搭配,如果有可能,可以設置水中浮島,在浮島的中間栽植一些挺水植物,邊緣栽植一些浮水植物,大約比例為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各占一半(平均350㎡),這樣的搭配還具有一定的觀賞效果。
⑶ 曝氣或增氧設備系統(tǒng)
盡可能采用射流式增氧機或葉輪式增氧機(但噪音大),可以不斷攪動底泥,以利于微生物的分解吸收和利用,但當然,如果遇到領導參觀,可以停止開射流式增氧機,讓水質清澈幾天即可。
也可以用曝氣設備系統(tǒng),效率比較高,曝氣增氧系統(tǒng)主要由供電系統(tǒng)、風機和曝氣管道,曝氣盤或納米管組成;
也可用噴泉式增氧設備,增氧效率不高,但有美化美觀作用;
增氧機或曝氣機的主要目的為通過增加水中的氧氣含量,促進水底的生物菌繁殖活躍起來,恢復水體的自身修復功能,讓菌種自行消滅水底的有機物,減少污泥量,同時通過水生植物進行生態(tài)修復。
風機建議采用性能好,風量足,體積小的風機。曝氣管道選擇兩種類型,一種為Φ16mm的鍍鋅圓管,一種為Φ10mm的橡膠制品軟管,鍍鋅管為水底部分,軟管為水上部分,軟管的作用是負責連接風機和圓管,圓管則在其壁上打4mm的孔進行曝氣。
如果用射流式增氧機,建議至少每三畝配置一臺4千瓦功率的,一般僅在死水的局部區(qū)域使用;或曝氣盤或曝氣管功率配置為1千瓦 /畝;
.JPG)
水車式增氧機(適合推動水流和水淺池塘)
|
.jpg)
射流式增氧機(適合推動水流和深水,效率高)
|
.jpg)
納米曝氣管盤5~7米一盤(增氧效率高)
|
.jpg)
葉輪式增氧機(適合大水面和深水區(qū))
|
.JPG)
氧化塘用的葉輪式增氧機(噪音大)
(4)投放濾食性魚類
建議在水質略為好轉的情況下,進行試魚,魚沒有問題的情況下,每畝投放200~300條左右的鰱魚、鳙魚、鯽魚、草魚、鯉魚等四大家魚配合。
(5) 生物修復菌的作用:
① 利用硝化細菌和反硝化細菌,持續(xù)不斷地對底泥中的氮源進行脫氮處理;
先是硝化作用把氨氮變成硝基氮,再是好氧或厭氧反硝化作用,把硝基氮,最終變成氮氣,揮發(fā)到空氣中去,從而實現(xiàn)把水體和底泥中的氮源徹底脫離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的目的,除氮徹底可靠,但需要較長的時間,短時間內(特別是在高溫期,又超大量使用產品的情況下)會因為強烈的反硝化脫氮氣作用,氧化塘內水會翻騰并把底泥皮翻上來,但對水生魚和植物無影響,經過一年的脫氮后,有機底泥可以減少一半以上,為今后穩(wěn)定的水質打下良好基礎。
② 利用乳酸菌技術進行除臭,和抑制水體中有害菌群,使用強微固態(tài)培養(yǎng)的乳酸糞腸球菌,可以顯著抑制大腸桿菌,沙門氏菌,鏈球菌,弧菌等有害細菌,繼而達到除臭的效果,活化潑灑后,幾天內可以實現(xiàn)無臭味產生。并形成良性水體微生態(tài)平衡。乳酸菌同時吸收同化污水中的氨氮,迅速降低氨氮的作用。
③ 應用解磷解鉀菌(側孢芽孢桿菌和地衣芽孢桿菌等)吸收分解有機磷,轉化成有效磷,同化成菌體內生物磷,也減少磷對水體的污染,慢慢在優(yōu)質菌相的選擇性培藻作用下,轉化成優(yōu)質藻相,繼而也培育浮游動物,放養(yǎng)濾食性魚類,采食藻類和浮游動物和菌體,定期捕撈魚類,最終實現(xiàn)磷的出路。魚也可減少有機污泥的儲量等等。
④ 浮游植物可直接吸收總氮,并可與菌相可以互動,浮游植物根系深入水體中,可以作為微生物菌的附著床,大大提高菌的生物效率,同時,因為微生物的附著,菌可以分解有機質COD直接為植物提供小分子營養(yǎng),從而幫助植物吸收氮,磷等,協(xié)同提高了去除氮磷和COD的能力。
.JPG)
種植有美人蕉的人工濕地輔助生物修復 系統(tǒng)
⑸ 傳統(tǒng)治理方法與現(xiàn)代治理方法的對比
在正常情況下,傳統(tǒng)的治理方式主要為不斷的機械清淤換水,治理后的景觀河道自凈能力基本沒有,其實是一種污染物轉移的對抗式解決方法,工程量極大,勞民傷財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
現(xiàn)代處理方法實際為一種選擇性治理方式,通過選擇性組合添加有益微生物(硝化細菌,和反硝細菌,乳酸菌,解磷解鉀菌,功能性芽孢桿菌類),定向培育有益藻相,恢復和增強水環(huán)境的自我凈化能力。讓污染物實現(xiàn)就地解決,從傳統(tǒng)“對抗性”的解決辦法轉變?yōu)?ldquo;和諧利用”的方法上來,在施工時不影響治理區(qū)域的生產、生活、生態(tài),從而真正意義上實現(xiàn)一種“三生共贏”的大好局面。
表3:具體對比情況見下表
傳統(tǒng)方法
|
現(xiàn)代方法
|
對抗治理,污染物轉移;
|
和諧利用,原位修復;
|
物理清淤 ,不斷換水;
|
生物清淤(脫氮脫碳),不用換水;
|
氮磷難降解到IV類水質;
|
氮磷可以快速降解到IV類水質;
|
無法從根本上消除水體惡臭;
|
快速消除惡臭,提高水體透明度;
|
二次污染,挖掘出來的污泥無法處理;
|
無二次污染,水中有魚、有草,生態(tài)平衡;
|
綜合成本極高,勞民傷財;
|
綜合成本低,得到老百姓擁護;
|
水域自凈能力差,效果不能持續(xù)。
|
水域自凈能力強,效果可以持續(xù)。
|